眼下,西宁市南北山春季大规模造林工作早已结束,给林木浇水、养护管理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8月17日,记者在城北区朱南山片区采访时看到,有不少农民的身影活跃在林木中,他们割草、挖隔离带,细心呵护着一株株新绿。
放眼望去,昔日裸露的南北山上如今已种满了一棵棵看不到尽头的小树,像列队的士兵一般规则而整齐地伫立着。
“年年都种树,咱不仅要种上,更得要保活。”谢成吉说,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种树,并亲手养护自己的造林成果,心里特别骄傲。
说起谢成吉和种树的缘分,还得从6年前说起。
2011年,谢成吉和媳妇来西宁当小工,恰逢西宁市工商局找小工去植树片区植树,于是两人同其他40多人一同上山,挖完水坪沟再挖树窝,最后一棵一棵地栽下苗木,这一干就是20多天。
正是因为那一次,两人工作踏实,后来的两三年里,每到春季植树,山上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如今两人已是固定的护林员,一年365天,吃住都在山上。
按照谢成吉的话来说,他每天不往山头上跑几遍,心里都不踏实!
往护林责任区跑一跑,当护林员才合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现在我的工作重点就是控制阀门,往各个蓄水池抽水,这活儿听上去简单,干起来却不容易。”吃过午饭,他开着他那辆有些破旧的小车往山头的方向驶去。
往山上抽水,需要从山底的沟渠引水。
谢成吉的抽水工作要从晚上开始,因为白天水渠里的水被引向农田,林业用水只能晚上抽。尽管辛苦,可他并没有半点抱怨。
22时开车上山,打开管水的总阀,然后躲进车里一直等到蓄水池蓄满水为止。谢成吉说,最顶头的蓄水池容量是400吨,源于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 4个小时过后,他就会出车关掉阀门。
要想浇到位,就必须腿勤、心细,不能绕开蓄水池,这样才能让树木喝上水,才能做好山林的大管家。
蓄满第一个水池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倒水”。
“在我负责的这片林地里,共有三家单位在这植树,面积约150公顷。我需要把总蓄水池里的水引流到山坡上的小蓄水池里,一来二去,等到浇到山脚下的树木,需要经过3至4个蓄水池,这期间每引流一次,都需要我在旁边留守,所以只要遇到抽水浇树,我几乎都是在车里度过。”谢成吉言语朴实,恨不得老天多下几场雨,让树木喝个饱。
跟随谢吉成的脚步,我们来到市工商局的植树点。他腿脚灵便,在长满草的小路上穿梭自如,走起山路毫不费劲。
“平时山上除了干活的人,很少有人上山,只有节假日,会有不少人来上坟。”谢成吉说,尽管平日里没人,但他们还是要按时巡护山林。
“我们毕竟人力有限,平时成吉下山买东西,还会叮嘱村民几句,让他们知晓森林防火知识。”谢成吉的媳妇在一旁说道。
“最辛苦的是清明节和春节,上坟的人多,我们天天都提心吊胆,哪里有青烟,就追到哪里……”那段时间,谢成吉会在山脚下逐一登记车牌号和车主的电话号码,做到遇火能第一时间通知到本人。
转眼间,谢成吉和媳妇两人已经干了7个年头。 “干久了,也就有了感情,有时家里有事,多是媳妇去,这时候,家里的老汉或是儿女,谁有时间,谁就来帮我一起巡查。”采访当天,他的儿子就在山上。
“我今年50岁了,这都是我自己种的树,现在也7岁了。”谢成吉指着不远处的油松,眼里充满疼惜。作为这片山林的大管家,他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后,能够从事与园林相关的工作,他想把这份“绿色使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