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澜沧江源头地区开展的一项生态本底调查活动中,来自云南的一位自然科学爱好者首次直接目击并拍摄到当地的猞猁影像。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委书记张琨明介绍,20日,来自中、美、英、法等国的17支队伍、共54名队员齐聚位于澜沧江源头地区的囊谦县,开展当地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本底调查活动。除各界相关专家外,此次调查还邀请多位民间自然科学爱好者参与其中,以探索全民共享、社会广泛参与的公民自然科学新模式。
21日,来自云南的自然科学爱好者张程皓在一处高山灌木丛中目击并拍摄到猞猁影像。参与此次调查的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说,猞猁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此前,我国三江源地区尚无人类直接捕捉到猞猁影像的记录,仅有无人红外相机拍摄资料,数量较为匮乏。
据了解,在数日野外调查中,队员们在当地拍摄到猞猁、白唇鹿、藏原羚等15种兽类,其中不少都被列为濒危物种,其间还有多次雪豹目击记录。此外,队员们还在当地发现广布红门兰、狭叶五加等222种植物。吕植说,一系列记录、分析结果足以说明,澜沧江源头地区生态状况良好、原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之一。
长期在三江源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调研的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赵翔告诉记者,此次调查还观测到大⒔鸬瘛⒑祧馈⒉佧c等93种珍稀鸟类。作为澜沧江源头的主要林区之一,囊谦鸟类广布从侧面反映出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涵水能力较强,对整个流域的生态贡献较大。
赵翔说,由于不少野生动物对人类的警觉程度很低,队员们在此次调研时可以最大限度靠近,长时间观察它们的行为和习性,同时拍摄到清晰、珍贵而震撼的影像,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决定了动物对人类的反应,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地牧民极高的生态保护意识。”中国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说:“囊谦是澜沧江、湄公河的孕育、发祥之地,每一位牧民对当地生态的守护都可能使下游直接受益。”